古建筑项目规划设计五大误区

荣誉客户

+ 更多
  • 成都电影...
  • 中集集团
  • 信和集团
  • 新津产业...
  • 西南民族...
  • 武海置业
  • 卧龙山
  • 通威集团
  • 四川省林...
  • 四川省建...

    企业资质

    +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媒体报导   【远景古建】历代帝王庙修...

    【远景古建】历代帝王庙修缮工程的保护实践和思考

    2016-12-02 14:19:20

        历代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是供奉祭祀上至伏羲、轩辕祖先,下至明、清各朝的历代帝王和名臣的场所,是我国唯一纪念历代帝王名臣的坛庙。明清两代皇帝在此崇祀历代开业帝王和历代开国功臣。乾隆几经调整,最后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更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它是中国古建筑宝库中的精品,更是吸引海内外华人祭祖炎黄、颂扬先贤、增强历史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场所。
      历代帝王庙因年久失修损坏十分严重,2000年北京市迁出占用单位北京159中学,作为重点工程对帝王庙进行大修。我所承担修缮设计任务后,组成强有力的设计班子,遵照文物法规定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紧密结合帝王庙的实际情况,仔细勘察,认真制定切实可靠的修缮方案,与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对帝王庙进行为期三年的精心保护修缮。历代帝王庙保护修缮工程荣获北京市长城杯奖,并和内蒙古通辽孝庄园达尔罕王府设计双双斩获第一届中华建筑文化奖一等奖,是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的典范。
      1
      历史沿革
      历代帝王庙在2000年大修前由北京159中学用作校舍。而历史上的第一座历代帝王庙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创建的。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选址于钦天山之阳创建历代帝王庙,将“五帝、三皇及汉、唐、宋三朝的创业之君俱宜于京师立庙致祭”。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又扩大了享祀的阵容,除帝王外,增添了有功劳的名臣从祀。这时,历代帝王和功臣的享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固定的制度,重点突出了三皇五帝的崇高祖先地位和对创业帝王、功臣的敬仰之情,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帝王的祭祀体系。
      靖难之役后,永乐依南京宫殿、坛庙规制修建北京城,却唯独没有建历代帝王庙。因而在迁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年的祭祀都是由皇帝亲自派遣大臣或由驻留在南京主管礼乐的太常寺官员遵旨进行。在北京,皇帝只是在每年的春天郊坛祭祀时附祭历代帝王的牌位,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安排而不是长久之计。
      嘉靖九年(1531年),嘉靖帝“令建庙于京师。以岁仲春天行祭。而罢南京庙祭”。嘉靖十年(1532年)正月于保安寺旧址上开始营建历代帝王庙,至嘉靖十一年(1533年)夏竣工。竣工后的八月嘉靖帝由中门入庙亲祭。从嘉靖十一年(1532年)到清末(1911年)的380年间,北京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大典。据史志等资料,历代帝王庙在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修建,即:明嘉靖十年、十一年的初建,清雍正七年的重修以及清乾隆二十九年的再次修缮。建国后,在1949至1990年前后近40年中,有关部分曾对帝王庙进行过检查加固,但并未对帝王庙进行过修缮。九十年代前后,北京市文物局和西城区教委曾对历代帝王庙进行过抢修,但仍没有进行彻底修缮。
      2
      规制格局
      历代帝王庙在明代初建时就已具规模,现存主要建筑:山门、景德门、景德崇圣殿、东西配殿、南侧的两座碑亭以及神厨神库、宰牲亭、井亭,包括现有的掖门、围墙,均保留明代建筑特征,北侧两座碑亭和前院东侧的钟楼、具有清代建筑特点。已损毁无存的祭器库、燎炉、牌坊、石桥等,大部为明代初建,典守房等为清代添建。在成书于雍正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中载有一张《帝王庙总图》,另外,完成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乾隆京城全图》中也有对历代帝王庙较为详实的描绘。
      两图对比来看,清代早中期,历代帝王庙主要前后主要分为两进院落。帝王庙南面街道两端各有牌楼一座,与庙门相对,在街南面有影壁一道。中路往北依次为木栅栏、旱桥三座、庙门以及东西掖门。穿过庙门即进入第一进院落,第一进院落的东西各有一小院,西小院格局不详,东小院有神库、神厨、宰牲亭、井亭。第一进院落东南有钟楼一座。一进院北端为景德门,过景德门进入二进院,景德门内左右各有一座燎炉,正北为景德崇圣殿,景德崇圣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两侧为东西配殿,景德崇圣殿及月台两侧各有两座碑亭,景德崇圣殿后为五开间歇山库房(祭器库)。
      3
      规制格局
      历代帝王庙自上世纪30年代至本世纪大修前,一直为学校所占用。在这70余年时间里,为满足教学需要,除将各座殿宇用作教学工作外,又逐年在校内添建了许多教学配套用房,对内部建筑及院墙产生了很大影响与破坏。此外文革时期,校园内下挖防空洞,南北一道防空洞横穿景德崇圣殿地基,而且为了砌筑防空洞将院内的地面铺砖基本拆除。
      上世纪90年代修缮时将里口木顺望板(明代原物)改成了小连檐横望板,改变了文物原状。
      东南碑亭木构架损坏最为严重,12根柱子中11根有不同程度的糟朽,其中两根全部糟朽,导致柱子下沉,引起建筑整体构架变形,屋面漏雨,构件糟朽。
      宰牲亭后檐两角柱下沉,构架整体向东歪闪,此外,台明、陡板、墙身深度酥碱,结构松散。
      景德崇圣殿后檐上层明间西一缝重檐金柱柱头部分糟朽,造成柱头两侧额枋下沉,平板枋被压断,柱头科和相邻平身科斗栱下沉变形,引起檐头构件下沉,并造成屋面漏雨,屋面木基层有不同程度的朽烂。
      景德崇圣殿原有槅扇、槛窗菱花心改为玻璃窗,菱花心屉全部缺失;后檐为采光将后檐墙也开出窗洞,安装玻璃窗;东侧墙体上也开有窗洞和门洞。
      小结
      历代帝王庙保护修缮工程是一项综合文物古建筑的大型工程,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几乎囊括了古建筑修缮的全部内容。
      譬如:东配殿整体歪闪,对其进行局部解体,打牮拨正并修复部分损坏构件;宰牲亭为明代原物,修缮前损坏很严重,后檐两角柱糟朽下沉,构架整体向东歪闪,台明、陡板、墙身深度酥碱,墙体松散,为保证其结构和使用的安全,确定对其全部解体落架大修,更换糟朽严重的构件,按原构重新组装。
      承担这样一项大型文物修缮工程是一个极好的机会,通过它可以实践在文物修缮工程中如何正确贯彻执行“不改变原状”的原则,随时总结经验;检验国际上相关“宪章”、“宣言”所阐述的理念和方法,在中国文物修缮中是否适用和如何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项综合性的修缮工程去认识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建筑文物修缮的内在规律,从而确立中国古建筑文物保护修缮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并用以指导今后的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