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项目规划设计五大误区

荣誉客户

+ 更多
  • 成都电影...
  • 中集集团
  • 信和集团
  • 新津产业...
  • 西南民族...
  • 武海置业
  • 卧龙山
  • 通威集团
  • 四川省林...
  • 四川省建...

    企业资质

    +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媒体报导   【远景古建】让古镇更加古...

    【远景古建】让古镇更加古老更加真实更加四川

    2016-04-29 10:59:15

        通过对宽窄巷子的调查,使我们看到一个城市发展在局部区域的历史文化脉络,它呈现的复杂性带来了一个城市形态的丰富性。中国 城镇个个整体不同,个性方才得以塑造、张扬。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其依赖的就是诸如此类的时间与空间的积淀。这些东西 消失了,历史文化名城实际上也就消失了。
      多年来,《成都日报》在弘扬历史文化、保护传统建筑方面所作的努力有目共睹,希望这种办报精神今后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季富政
      测绘:让同学们摸一摸历史
      2001年11月,季老受成都市规划局之托,率学生对宽窄巷子、大慈寺等历史文化片区进行测绘调查。“当时的宽窄巷子十分破败,所幸 ,街道立面的状况要好于内里的建筑。”季老介绍,宽窄巷子两条街道两侧临街住宅立面,仍遗存着若干不同风格、不同材料、不同朝 向、不同尺度的大门,它们沿街串联在一起,形成了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一大特色。
      这次测绘调查是一次“志愿”行为,没有经费报酬,相关部门“包吃”。“测绘是个费体力的活路,那些学生干累了,吃饭都是饿痨饿虾的 。”季老回忆到这里,笑了起来,说,“一个女学生都可以吃一盘回锅肉。”
      测绘调查从2001年进行到2003年。期间,两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已经开始拆迁,季老和学生们在瓦砾与破房子中跑来跑去,中午和晚上 经常是在废墟上吃盒饭。高强度的劳动、风吹日晒的测绘调查,使得当时已年近六旬的季老最后大病一场。
      “我们的出发点是想给历史、给四川、给成都留下一条街的粗略尺度。比如,现状和空间原点的差距,清前期与现阶段特定尺度及风貌 的过程比较,民居单体用地及空间尺度的基本数据。”季教授说。他总结道,这是一次愉快的空间测绘作业,至少可以让同学们摸一摸 历史的脉搏。
      守旧:保护历史文化的精华
      宽窄巷子于2005年正式开始改造。改造前,成都市邀请了来自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考古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专门成立了“宽 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专家委员会”,季富政正是其中重要的专家之一。“对于一个潮湿、没有排水设施、满路都是泥巴、人居环境恶 化的老巷子,在整修之中应该放弃什么保留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研究的课题。”这是季老的观点。他在2004年接受本报采访时,曾直言 不讳地说,“我们应该保护的是宽窄巷子的精华,即空间尺度、城市肌理、原生民居、古建筑的风格风貌、平面布局,而不是朽木、泥 巴路、破碎的瓦片。” (见《成都日报》2004年11月10日A4版《一个真实的宽窄巷子》)
      “我是个典型的守旧派。”季老笑着说,一旦遇到真正蕴含了历史文化空间信息的事物要被破坏,他肯定会跳出来反对。比如在改造过 程中出现了一种说法,就是要砍掉宽窄巷子的树,“都是老百姓自己栽的杂树,什么树种都有。因为是杂树,所以被嫌弃。我坚决反对 砍树。”他告诉记者,叶圣陶先生1945年在《谈成都的树木》一文中把少城绿化描绘得淋漓尽致,“少城一带的树木真繁茂,说得过分 些,几乎是房子藏在树丛里,不是树木栽在各家院子里。”“树木是历史的见证者,如果真的把树砍掉,那宽窄巷子不知会是啥样。”
      在宽窄巷子走上一遭,你会被很多历史的细节打动,而我们能够感受到包括季老在内的改造者对老巷历史的理解和尊重。
      乡愁:古镇最能体现乡愁
      大概是1999年的暑假,季富政带领学生,开着一辆中巴车跑了成都的300多个场镇,最后筛选出平乐、街子、五凤、新场等10个古镇 ,在人民南路展览馆西厅举行了一次“成都十大古镇”大型展览。期间,在季老的大力支持下,联合本报推出了“10大古镇环线游”系列 报道,首次通过记者和专家的角度将成都古镇呈现在读者眼前。
      “看了那么多场镇,一般来说,瞟上一眼就晓得好坏。”季老说起平乐就很愉悦,“大树下面好乘凉,大树与建筑搭配,是四川古镇很重 要的景观。现在我们说乡愁,什么最能体现乡愁?古镇。”
      怎么判断一个古镇的改造是否成功?季老说,最简单的方法,是可以从去的游客多少来判断。他解释道,外地人来看古镇,是想看到 真实的老房子、老街道、老树,概括来说,是要看真实的空间信息。事实证明,凡是游客旺盛的,基本上都是把原来的街道和建筑保 留得很好的,像平乐、新场等,都是改造得成功的。
      “古镇改造的目的是要达到更加古老、更加真实、更加四川。完成三者的结合,就是成功的改造。”季老说。
      记者手记:令人惊艳的钢笔画
      由于三年前一场小中风,季老说话已有些不太利落。在交流过程中,记者大多数时候靠“猜”,有时甚至需要季老动笔写出关键词句。 所幸,季老将当年测绘宽窄巷子的资料全部收集,于2007年出书《本来宽窄巷子》。翻开这本书,不仅可以看到季老手绘的建筑立面 图、透视图,还有当时探访当地居民的记录……可以说,当时的事,历历在目。
      而翻看季老的另一本书《四川民居龙门阵》,则相当令人惊艳。在这本书里,季老用钢笔画还原了那些地处崇山峻岭、偏远乡村的民 居、古镇,使它成为既是一部专业严谨的建筑学著作,更是一本艺术水平极高的画册。仅仅是翻看这本书,便可想象当年季老对传统 建筑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正因为有像季老这样有文化、有底蕴、有专业的有识之士,在保护传统文化、传统建筑方面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才使得宽窄巷子、平 乐、街子、新场等老街古镇得到了较好的改造和保护。“前些年太累了!”季老对记者这样感叹。那么,他老人家后悔过吗,记者并没 有问。只是想,他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牺牲了健康,也算是“求仁得仁”了吧。
     

    关键字: